• <li id="4cccc"><tt id="4cccc"></tt></li>
  • 問需于民要“真、實、常、行”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展 -

    問需于民要“真、實、常、行”

    2025-10-14 09:5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特邀評論員

    近日,我市媒體“問需于民解難題”專欄引發廣泛關注??活^聽民聲、臺賬解矛盾、光伏添動力……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恰是關乎群眾冷暖的“大事”,生動詮釋了“問需于民”的深刻內涵。

    這道考題,考驗著每一位干部的智慧和擔當。在我市的實踐中,我們看到了破題之道。鎮西堡鎮的田埂“諸葛會”,讓紅薯產業煥發新生機;振興鎮的“斷水之苦”,催生投資260萬元的管網改造工程;調兵山市的“地毯式”排查,換來投訴量下降40%。這些成效證明:唯有真問、實問,方能獲得實效。

    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惠民生”作為第一追求。主要領導輕車簡從,坐農家凳、說家常話,以“鄉土氣”換“真心話”,為全市干部樹立標桿。領導囑咐言猶在耳,要“放下官架子,甘當小學生”,讓群眾“金點子”成為發展“金鑰匙”。

    但也要清醒看到,仍有部分干部固守“我要干什么”的思維定式,忽視“群眾要什么”的真實訴求,“拍腦袋決策”依然存在。破解這一困境,需要牢牢把握“真、實、常、行”四字要訣。

    “真”是核心。要懷真情、聽真話、辦真事。柏榆鎮干部在“炕頭會”上了解到雞心果銷售困境后,立即啟動“鹿城聯盟”助農直播,用真情實意化解農民憂愁。這說明,只有真正拆除“心墻”,才能打開“話匣”,贏得信任。

    “實”是關鍵。要作風實、方法實、效果實。雙廟子鎮干部聽到群眾反映“老少無處去、議事無場所”后,經過3個月精心籌備,建成集多項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這個“一站式”服務平臺,正是務實作風的生動體現。

    “?!笔潜U?。要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鴜鷺樹鎮創新實施“路長制+網格化”機制,精心勾勒“四美”鄉村新貌,走出人居環境蝶變新路。這表明,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讓美好景象常駐常新。

    “行”是擔當。要盡快辦、好好辦、給回音。涼泉鎮黨委面對留守兒童困境,創新“織網架橋”幫扶機制,讓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得到精準關懷。這種“有一雙手及時伸出、一顆心相伴左右”的擔當,正是“行”的最佳注解。

    這條從“身入”到“心入”再到“行入”的完整鏈條,要求我們將“問需于民”內化為價值追求。當干部不再視其為任務,而是自覺行動時,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暢通。

    新征程上,我們要多去群眾的“家門口”坐一坐,多到田間地頭聊一聊,把群眾的“心事”當成“大事”,把群眾的“期盼”變成“行動”。當“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成為鐵嶺廣大干部的習慣和責任時,必將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讓新時代的群眾路線在鐵嶺大地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實。


    【編輯:劉楨珂】
    返回頂部
    国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