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齊聚沈陽工學院共探AI 賦能機械類專業教育
10 月 11 日,由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沈陽工學院、東北大學聯合承辦的 AI 賦能機械類專業教育創新研討會暨 2025 年度機械類專業教指委工作會議在沈陽工學院舉行。李培根、陳學東、段寶巖、賈振元、馮夏庭、劉宏6位院士,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近 50 所高校的專家,以及華為、美的等產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圍繞 AI 與機械類專業教育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展開交流,為智能制造業人才培養破題引路。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孔峰,遼寧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衛東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以 “AI 賦能機械教育” 為核心,設置主題報告、特邀報告、專題研討及實地考察等環節,內容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以《教育還要有點新 “味道”》為題指出,AI 時代工程教育需突破 “知識導向” 傳統模式,轉向 “問題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專業審美情趣,打造多樣化的學生交流環境和平臺,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和氛圍,讓教育更貼合智能時代人才需求,堅持正確的導向,提供政策、環境,讓師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充分釋放他們的味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學東則在《我國制造業發展態勢與未來五年重大科技突破方向》報告中,結合制造業發展趨勢,明確機械類專業人才需聚焦產業核心需求,提升技術創新與實踐應用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賈振元院士在《創新新時代工程教育》報告中提出,工程教育需與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同頻共振,通過構建 “產教研用” 協同育人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特邀報告環節同樣亮點紛呈。華為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華為全球教育醫療行業總經理趙祎鑫在《All Intelligence,加速教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報告中,分享企業參與教育數字化的實踐經驗,提出通過技術賦能推動教學模式革新;美的集團高端重載機器人全國重點實驗室(藍橙實驗室)主任劉前進博士以《美的機器人自主化進程》詳細介紹了美的機器人的情況及工業機器人自主化之路,解析機器人行業發展對人才能力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業部副主任毛紅斌則在《以匠心精神打造中國特色原創性工科教材》報告中,為機械類專業教材建設提供方向指引,助力教材貼合 AI 時代教學需求。
當日,與會嘉賓還圍繞 “AI 賦能機械類專業教育創新”“AI 賦能工業設計專業教育創新” 兩大議題展開專題研討,就課程設置、實踐平臺搭建、產教融合路徑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形成多項共識。此外,嘉賓們還實地調研了沈陽工學院的華為 - 沈工現代產業學院、沈工-美的數字燈塔學院、庫卡授權工業機器人學院等多個現代產業學院及實踐教學中心,對該校依托產業資源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做法給予肯定。
此次會議不僅是 AI 與機械教育融合的 “思想盛宴”,更搭建起 “教育界 - 產業界 - 政府” 協同聯動的平臺。與會者一致認為,推動 AI 與機械類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未來,各方將持續深化合作,共筑 “AI + 機械” 教育新生態,為制造強國建設與遼寧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