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學非遺,美味傳溫情——留學生體驗中國傳統美食
8月7日,一場充滿煙火氣的中國傳統美食制作活動溫馨開展。輕型產業學院王寧老師帶領來自俄羅斯、澳大利亞、埃及、印度、泰國的留學生們親手學習包餃子、做元宵,在揉面、包餡的互動中,讓“舌尖上的非遺”成為文化交流的紐帶。此次美食體驗活動是國際教育學院與輕型產業學院聯合申報的2025中國政府獎學金國際暑期學校暨遼寧大學“東北美食文化與智能食品工程”現代化與數字創意實踐暑期營系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留學生們通過親手實踐,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

活動伊始,王寧老師先為留學生們講述了餃子和元宵的文化故事,簡單的講解讓留學生們對傳統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有了初步認識,眼神中充滿期待。

進入制作環節,王寧老師手把手示范教學:從餃子皮如何捏出均勻的花邊,到元宵餡料如何裹得緊實不露;從面團軟硬程度的把控,到蒸煮時間的掌握,每一個細節都耐心講解。過程中,大家遇到“技術難題”時主動向老師求助,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活動現場。

當熱騰騰的餃子和元宵出鍋,香氣瞬間彌漫開來。留學生們捧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吃自己包的餃子,比餐廳里的更美味!”來自澳大利亞的留學生Dhruv Balasubramanian興奮地說。來自俄羅斯的領隊教師Elizaveta Gauchanova也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學會了一項新技能,更從面團的溫度里、從美食的味道中,讀懂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團圓的珍視。
一盤盤餃子、一碗碗元宵,成為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在巧手制作與美味分享中,中華文化的溫情與底蘊悄然浸潤,讓留學生們在舌尖與心間,都留下了難忘的“中國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