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4cccc"><tt id="4cccc"></tt></li>
  • 讓“最后一公里”成為優勢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展 -

    讓“最后一公里”成為優勢

    2025-08-13 15:3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在鐵嶺這片土地上,“最后一公里”既是檢驗政策落地見效的試金石,更是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這“最后一公里”,既包含干部作風的“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也涵蓋項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企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精準破解這些領域的痛點堵點,才能將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干部作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關鍵。針對部分干部存在的擔當不足、執行不力等問題,鐵嶺市創新建立“提級督辦”機制,2024年累計督辦1300多件群眾訴求,推動解決房產證辦理等一批“老大難”問題。選派近百名金融助理下沉鄉鎮,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用“腳力”丈量民生溫度。這種“干部多跑腿、群眾少跑路”的轉變,讓政策執行從“最后一公里”升級為“最優一公里”。

    民生領域的“最后一公里”是檢驗發展成色的試金石。鐵嶺市聚焦教育醫療等群眾關切,近五年投入資金改善240余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新建改建幼兒園75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2.3%。在醫療領域,通過優化門診報銷比例、推動分級診療,大幅減輕群眾看病負擔,大醫院就診高峰現象明顯緩解。更值得關注的是,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建設,正重塑城鄉流通格局,使農產品出山時間大幅縮短,消費品下鄉成本明顯降低,真正實現“山貨變網貨、農房變商鋪”。

    項目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審批流程和要素保障上。鐵嶺市深入開展綜合窗口改革,全市各級各類政務(便民)服務辦事窗口總量壓減55.36%,“一窗”辦理率達到90%以上。致力于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零跑腿”,近700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全程網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在產業項目上,郵政鄉鎮中心局的建成,打通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腸梗阻”;140余家企業入駐農產品加工園區,帶動10萬余個農戶增收,形成“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條。特別是數字經濟領域,鐵嶺通過大數據賦能實體,讓傳統企業營收實現翻倍增長。

    中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突出表現在融資難和技術弱。鐵嶺銀行創新推出“鐵銀金融”產品,運用大數據為養殖戶劉海波發放50萬元信用貸款,破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局。在技術創新方面,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引入相關企業,形成專用汽車、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填補了產業鏈空白。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全市雛鷹瞪羚企業143家,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

    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鐵嶺正以系統思維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在干部層面,建立“承諾訴求清單”和“回頭看”機制,確保政策執行不打折扣;在民生領域,推進“花+樹”關愛工程和數字教育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可感可知;在產業領域,實施產業布局調整,打造10個特色產業集群;在企業服務上,構建“紀檢+督查+職能部門”協同機制,協調解決各類營商環境問題,為企業發展解困助力。等等,種種管用政策措施的不斷推出,“最后一公里”已然不再是前進路上的羈絆。

    當“最后一公里”不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當“最后一公里”這一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跳板、長板、優勢,鐵嶺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必將在東北振興的征程中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從干部到群眾,從項目到企業,從城鎮到農村,從集體到個人,每個“最后一公里”的突破,都在為全面振興積聚力量,讓鐵嶺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城”。


    【編輯:劉楨珂】
    返回頂部
    国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