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市食用菌產業強勢崛起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創新實干,朝陽市食用菌產業正以蓬勃之勢崛起,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朝陽市地處北緯41°黃金種植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賦予這里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獨特優勢。土壤疏松透氣、有機質豐富,為香菇、平菇、木耳等高營養價值菌類的培育和生長提供了理想環境,尤其適合反季節栽培。
近年來,朝陽市食用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5年6月,栽培面積突破1.25萬畝,食用菌產量達7.09萬噸,產業規模和產量居全省前列。龍城區聯合鎮便是典型代表,2008年西房申村首次嘗試香菇種植時,面臨基礎設施薄弱、資金短缺、技術匱乏等多重困境。經過十余年發展,如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500畝,擁有標準化大棚700棟,種植規模達700萬棒,年產量7000噸,以食用菌為主導的全產業鏈產值超億元,輻射帶動本地及周邊鄉鎮農民就業2000余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獲評全國食用菌產業強鎮。
凌源市三道河子鎮圍繞資源優勢,食用菌冷棚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香菇2.4萬噸,產值達2.4億元。成立永紅、廣羽、豐茂等合作社,入社會員500多戶,戶均年純收入近8萬元,榮獲“遼寧省食用菌特產之鄉”的榮譽稱號。北票市黑城子鎮通過黨建引領,花菇產業成為后起之秀,平安地村花菇基地于202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吸引大量年輕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80余人。

朝陽市始終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產業突破的核心驅動力,食用菌品種從傳統平菇、香菇等,擴展至羊肚菌、赤松茸、紅托竹蓀、舞茸等珍稀品種。其中:羊肚菌產業迅猛發展,面積從幾年前的幾十畝躍升至1330畝,現已成為東北最大的設施羊肚菌基地;北票市五間房鎮花菇工廠化生產模式突破季節限制,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20倍以上。
當前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謀劃期,朝陽市精準施策,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市級菌類發展攻堅組,將食用菌產業列為全市農業重點發展產業。對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各縣(市)區積極對接全國食用菌龍頭企業,推動“遼寧優品”認證及綠色食品認證,全力打造“朝陽食用菌”區域公用品牌。
朝陽市食用菌產業從零星試種到億元產值,從單一品類到多元發展,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食用菌發展之路,為各地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也為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朝陽實踐樣本”。(供稿人:楊海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