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沈陽:歷史層累下的古韻新風

圖為沈陽新樂遺址復原的半地穴建筑的房址。李浩攝
開欄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秋晚和端午特別節目連續落戶沈陽,讓“沈水之陽,我心向往”成為世界各地游客奔赴一座城的美好約定。作為央視最重要的三大節慶活動,三次選中沈陽,無疑是對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最好的肯定。今日起,沈陽日報推出《為什么又是沈陽》專欄,將從歷史名城、紅色足跡、工業記憶等多個維度探尋這座城市連續“出圈”的密碼。每一篇報道都將是一次對沈陽氣質的深度解碼,每一段故事都將是對“何以沈陽”的生動回答。
敬請關注,與我們一起探尋。
有人說,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博物館。
想了解沈陽,自然要去遼寧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市博物館等諸多文博場所看看。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有著72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400年的都城史。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一宮兩陵”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和新樂遺址、錫伯族家廟、明清四塔七寺等150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無不閃耀著沈陽這座千年古城的古韻新風。
歷史層累下的城市韌性與雄闊
沈陽的歷史足跡十分清晰。
11萬年前,人類便將活動的足跡留在了沈陽地區。
七千多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公元前300年,燕國將領秦開率軍驅逐東胡,在此地筑候城,沈陽建城始于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沈陽隸屬遼東郡望平縣。
兩漢時期,已有史書稱之為“候城”,隸屬漢遼東郡望平縣,為遼東郡中部都尉的治所。
三國時期,公孫度割據一方設置平州,州下設有遼東郡、玄菟郡等,沈陽屬于玄菟郡治所。
唐代時期,屬于安東都護府“沈州”,五代、金朝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貞二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于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歷史。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
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清軍攻占沈陽。
明天啟五年(1625年),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中衛,并在沈陽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明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大清。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省名為遼寧省,4月2日,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1948年11月2日,沈陽正式解放。
沈陽的歷史是一部邊鎮向中心演進、苦難與輝煌交織的長篇史詩。從游牧與農耕文明的交鋒地,到改寫中國歷史命運的王朝起點,再到近現代中國工業發源地之一,其“厚重”不僅在于遺跡的留存,更在于每一次歷史轉折中展現的適應力與創造力。在歷史的層累之下,沈陽所彰顯出的城市韌性與雄闊,是這座千年古城備受矚目的重要原因。
端午文化是沈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沈陽歷史悠久,文脈悠長,端午文化亦是沈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珍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晉人書曹娥誄辭》,不僅是國寶級的書法珍品,更銘記了一段孝心與端午的傳說?!稌x人書曹娥誄辭》的原碑《曹娥碑》的碑文是為表彰東漢烈女曹娥而作,取自“曹娥尋父”的民間故事。公元143年的端午節,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曹娥父親曹盱指揮船隊卻不幸落水,年僅十四歲的曹娥在江邊哭喊著尋找父親,找了很多天未果便毅然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的尸體抱著父親的尸體浮出水面,此后傳為神話。作為端午節起源之一,珍貴的國寶《晉人書曹娥誄辭》以這樣的方式將沈陽與端午相連。
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端午文化一直伴隨著沈陽人繁衍生息。清代宮廷一直延續著過端午節的習俗,配合節日儀式,吃粽子、掛艾草。除此之外,還要陳設擺放一些節令清供,比如蜀葵、石榴、菖蒲、艾草等五月花卉植物,有的還會在伸出來的枝條上,掛上精致的香囊。
據史料記載,最有特色的端午節民俗活動,是射箭、打馬球等。端午射柳的習俗,最早是從遼金時期延續下來的,相沿至元明清。射柳,蘊含著契丹族(祈雨)、女真族(拜天)祭祀文化。這種射柳是以柳枝為靶的騎射活動,箭頭扁平如鏟,專門為射柳而作?!督鹗贰ざY志》載:“射者以尊卑為序。柳枝有削白處,如在白處射斷,且騎馬接在手上者為冠軍;只斷不能接者為次;其余皆負?!泵髑鍟r期,射柳已經演變成民間游戲,相沿成俗。
流淌在沈陽北部的蒲河,因兩岸多生蒲草而得名。而掛菖蒲、艾草,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斗钐焱ㄖ尽份d,五月初五日,人家擔端皆插蒲艾,門上懸紙葫蘆。
清代翰林繆潤紱在《沈陽百詠》中曾寫道:“銀紅帖子折千張,圣會同來赴藥王。百樣葫蘆依樣剪,分明佳節近端陽?!逼湓娭械亩岁柤词嵌宋?,而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沈陽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曾經盛極一時的藥王廟會是端午節前沈陽人為過端午節作準備的重要場所。藥王廟位于大南關。沈陽的藥王廟會,從農歷四月二十五日開始,到五月初一結束?!杜愣技o略》記載,沈陽大南關藥王廟會買賣人眾多,道路兩側商貿帳篷鱗次櫛比,一望無際。普通百姓逛藥王廟會自然是祈求健康。而藥王廟會上最熱鬧的生意要數賣葫蘆了。這種葫蘆,跟現在端午節街上賣的葫蘆差不多,因為到了這個廟會的時候,也臨近端午節了,所以,商家會把端午節要用的香囊、葫蘆等用品一起擺出來。而端午節掛葫蘆的寓意自然是驅邪避禍,平安福祿。
時光荏苒,不覺又近一年端午。
讓我們在歷史的有力脈搏中繼續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在粽香中積蓄振興的力量。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蓋云飛)

















